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對外貿易逆轉 增加保八難度


政協年會在三日開幕,除了官員腐敗之外,民生也備受關注;就業、增收、保八的懸念難解,其因之一是外貿態勢急速逆轉。

去年順差 約三千億美元

國務院統計局剛發表去年度外貿數據:貨物進出口總額超過二萬五千六百億(美元,下同);其中,出口一萬四千二百多億,進口一萬一千三百多億,增長率(百分點)分別是十七點八、十七點二、十八點五。外貿順差二千九百五十五億(○七年是二千六百二十二億)。

九大貿易夥伴的排名,與○七年相同:歐盟、美國、香港、日本、東盟、韓國、俄羅斯、印度和台灣。中方對歐盟順差超過一千六百億,對美、港的順差均超過一千七百億;對台灣的逆差大,達七百七十多億

外貿的增長率,比○七年明顯下降(○七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二十三點五),但順差增多。接近三千億美元的順差,充實了外匯儲備,至去年底達一萬九千四百六十億美元,比○七年增加四千一百多億。


儘管去年的順差可觀,但下半年金融海嘯的巨大衝擊,使進出口態勢逆轉。十一月、十二月進出口額是負增長,分別為負二點八、負二十一點三,今年一月仍是負增長。出口和進口的萎縮,將持續一段時間。


在外貿的逆轉下,與進出口有關的製造、商貿、物流業面對「短缺現象」,大都陷於訂單、資金、就業機會短缺和產能過剩的困境,許多企業「冬眠」或關閉,大量職工失去飯碗,超過二千萬農民工回老家種地或待業。


結構傾斜 受海嘯衝擊大

以解構的視角去觀察,外貿和就業危機不會很快消失。所謂解構,是從分解官方的產業結構、勞力市場結構、進出口結構入手,剖析外貿逆轉的原因。

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的一個特點,是以出口為導向。大量的製造業、來料加工業、物流業和商貿等服務業,依賴進出口貿易生存,整體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高。


沿海是境外勞力密集工業、夕陽工業的轉移密集地,形成勞力密集型就業市場。

在進出口貿易結構中,歐、美、日佔的比例很高,超過四成,而歐、美又是中方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


在上述三個「結構傾斜」之下,歐、美金融海嘯的衝擊甚大。外國的經濟衰退和消費、進口的萎縮,勢必使沿海的許多出口企業倒閉,勞力密集型就業市場面對大裁員的寒流,農民工返鄉待業。


北京官方正採取可行的應變舉措。一方面,增加以基礎設施為主的投資和刺激居民的消費,以擴大內需緩解就業危機和「保八」;另方面,調高出口產品退稅率、放寬中小企信貸,扶持出口貿易。不過,政策和行政措施與經濟效益之間有「時滯」,「緊日子」不會很快過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