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經濟復蘇還是長鞭效應?

隨着強勁的製造業數據進一步引證環球經濟已踏上復蘇之路,世界領袖面上的笑容本周變得更燦爛。
明年初或陷雙底衰退
工廠採購經理指數向來是市場評估經濟前景的重要指標,美國、英國、歐羅區及中國近日公布的相關數字均錄得重大升幅。在英國,各界指望製造商能把握英鎊疲弱的優勢,以出口帶動英國走出衰退,因此製造業數字好轉特別收到穩定信心之效。不過,工廠指數轉強同時亦增加經濟風險,一旦企業重建庫存後找不到足夠買家,可能迅速減產,令經濟2010年首季陷入雙底衰退。
這種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可能快將見諸各行各業。例如,一家珠寶店眼見生意穩步復蘇,預測未來將有十隻手表的需求,於是悉數下訂單。批發商觀察到有關需求增長,為免存貨不足,趕快向鐘表生產商訂購十五隻手表。鐘表生產商同樣將需求上升解讀為市況轉強的趨勢,因而購入足夠製造二十隻手表的材料。最終,各層面都出現供應過剩,導致相反的情況發生,訂單迅速消失,員工頓成開刀對像。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需求可能僅出現少許增長。
供求震盪就如漣漪一樣,迅速在環球供應鏈擴散。美國數據顯示,作為長鞭效應催化劑之一的製造業積壓訂單,自去年12月創歷史新低後迅速反彈;在英國,新訂單錄得近六年來最強勁的增長,產出亦見近兩年新高;亞洲的情況亦大同小異。無可否認,數據曾跌至極低水平,才會出現如此可觀的增長,但這正正是長鞭效應最顯著的時候。
高估需求致供應過剩
樂觀者指出,供應商流動資本有限,即使高估需求亦無力大幅增產。再者,諸如零售巨擘沃爾瑪等企業採用的現代供應鏈系統,可瞬間將需求分析傳送給供應商。不過,昂貴的自動系統始終是大公司的專利,大部分供應商都無法立刻掌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它們可能快將嘗到長鞭之痛。

2009年11月4日星期三

美國經濟陷入日本模式?

澳洲昨天宣布加息四分一厘,成為G20中首個轉行緊縮政策的國家。澳洲之後,其他發達國會否跟隨?美國聯儲局本周舉行議息會議,幾乎可以肯定,目前零點二五厘的聯邦基金利率將維持不變;財長蓋特納早前接受NBC訪問時就表示,白宮正集中精力使經濟恢復增長,現在還不是決定如何削減赤字的時候;換言之,美國政府以寬鬆政策刺激經濟仍然是當前首要目標。

目前美國的狀態,跟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爆破時有很多相同點,包括貨幣政策高度寬鬆(接近零利率)、信貸需求低迷、失業率高企(美國目前為百分之九點八,二十六年來最高)、消費者忙於去槓桿化(減債還錢),不要說復蘇,如果走不出上述困境,美國有可能陷入長期衰退。
眾所周知,消費是美國GDP組成的主力,佔約七成一,在目前失業率高企,加上不少家庭仍然面對高負債和負資產,美國人的消費力很難迅速回升,要支撑消費,唯有靠政府直接干預推動;例如以舊車換現金、鼓勵車主換車,又例如在物業抵押貸款市場,今年第三季發行的所有抵押貸款支持的證券中,政府擔保的貸款佔了九成八。政府「撑」經濟,直接注資鼓勵人民消費,就如內地的家電下鄉、鼓勵買車一樣,是「指令」消費模式;為了救市,政府不惜一切用盡各種手段,中外皆然。由於經濟活動受政府政策驅動,經濟表現完全依賴政府的意向,例如舊車換現金計劃停止之後,九月份美國汽車銷售隨即下跌百分之三十五(月環比),而首次買樓提供稅務優惠的措施在本月到期,聯邦政府是否把它延續,將會決定未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走向。

除了刺激消費、擔保借貸,美國政府還在金融海嘯初期拯救各家大型銀行,估計循放貸、擔保及直接注資進金融業的金額達十一萬億美元;上述種種措施,跟九十年代初的日本何其相似!事實上,日本的泡沫經濟成因和美國也有驚人雷同,特別是監管金融市場不力,而在事發之後又以低利率的貨幣政策營造寬鬆環境,令「流動性」出現大幅增長,表面上經濟活動因政府全力「營救」而得以穩住陣腳,但積累的問題無法解決,利率雖然低企但借貸活動無法活躍起來。日本實行零利率,最初目的在救市,其後成為長期化的政策,美國現在維持零點二五厘的聯邦基金利率,會否同樣「被迫」成為長期措施?

維持低利率政策,還有一些近因。其一,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本周一曾經公開表示,美國經濟要從過去的債務推動型增長,轉向出口推動型增長模式,奧巴馬強調,這種增長可以為廣大中產階級帶來高工資和高生活水平,而這種模式在歷史上曾經為美國帶來好日子,為此,美國必須打破限制貿易的政策,推動全球自由貿易。如果美國真的從消費型增長轉向出口型帶動,不但對美國、對全球的貿易和金融體系都是一次重大變動,而為了保持出口暢旺,低利率和弱美元是符合美國利益的政策。

其二,在一九○八年成立,主要向中小型企業提供貸款、諮詢和租賃服務的金融機構CIT在本月一日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五大破產案(僅次於雷曼、華盛頓互助銀行、世界通訊和通用汽車),其「致命」原因,是受次級貸款和壞賬雙重打擊,尤其房地產商拖欠貸款愈來愈多,但物業又無法賣出,銀行難以收回貸款,出現大筆壞賬。CIT破產不會對美國金融體系產生系統性影響,但美國正踏入復蘇期即有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證明美國「底子」甚虛,復蘇基礎異常脆弱;面對新一波危機,試問聯儲局又怎在能利率上動腦筋?維持當前的貨幣政策,是美國政府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