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船小戏大

广船国际(600685.SH;0317.HK)向意大利OMC航运公司交付了一艘5.05万载重吨成品油/化学品船,这是其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所交付的第三艘灵便型液货船。

广船国际作为中船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以制造灵便型液货船为主。

据了解,此类货船主要用于原油、成品油和化学品的运输,总价低、用途广,在造船订单整体下滑时,需求相对稳定。广船国际的订单目前已排满至2010年,经营合同已承接到2012年。

除了灵便型液货船外,广船国际的业务还涉及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电梯、机电产品及软件开发等,并已成功进入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2009年3月3日,广船国际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得10%的所得税优惠,这也让处于行业逆境中的广船国际直接获利。

2008年7月25日,广船国际与中船集团签署产权交易合同。公司以3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船集团全资子厂广州文冲船厂。对此,国泰君安分析师张锦灿认为,广船国际收购文冲船厂或将对广船国际产生24%左右的业绩增长贡献。
  

截至2008年第三季度末,文冲船厂在手合同的为67艘,159万载重吨,合同期已经排到2012年。

与其他船企一样,广船国际虽然也面临船东退单和延期交船的困扰,但在公司看来,“影响并不大”。一方面充足的现金流可以让其在关键时刻足以“自救”;另一方面,在全球造船业严冬之时,或许也是兼并良机。
  

不过,广船国际高层对《投资者报》坦言,现在还没有关注这个方面。他表示,公司注意力暂时放在了加强华南整个造船业的配套领域。
  

根据《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支持珠三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广船国际总投资2.5亿元、厂房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华南地区最大型机械加工中心于2009年1月全面投产。

该中心的投产,结束了华南船舶配套业没有大型水下加工能力的历史,使华南船舶具备了大型船舶轴系、舵系加工能力。1月20日,由广船国际一手打造的广州广船大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广船机械)在广州南沙龙穴造船基地揭牌。


广船机械是广船国际满足华南地区船舶配套需求,目前在龙穴造船基地投资建设的唯一一家子公司,也是目前华南地区最大的船舶水下轴系、舵系加工中心。广船机械设备公司的全面投产,也是为中船集团龙穴基地顺利交付首次制造的VLCC船(超级油轮)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在珠三角地区主要分布着中船集团旗下的4家造船企业:广船国际、文冲船厂、龙穴船厂和黄埔船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船国际加上文冲船厂,产能大约在90万吨;龙穴船厂有200万吨、二期建成后可增加至400万吨,即使加上主要生产军品的黄埔船厂,广东现有造船能力与广东省千万吨级造船基地的规划,仍有50%的发展空间。

但广船国际总经理韩广德也坦言,对于广船国际来说,无论在造船技术上,还是原材料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上,与韩国和日本造船强国的一流船企相比,还有差距。广船国际将利用此轮全球造船业因航运市场低迷的调整机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未来在高端船舶的制造上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中國的通縮與實體經濟表現有關係嗎?

國家統計局昨天發表的數據顯示,中國於二月份開始呈現價格普遍負增長。消費品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百分之一點六,是六年來首次回落;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百分之四點五,則是連續第六個月見負,而且跌勢正在加劇,二月份跌幅比一月份擴大一點二個百分點。嚴格來說,這還不算是通縮,因為通縮的定義是「整體價格持續下降」。中國現在的情況是,工業品價格連跌兩個季度,可說持續下降了,但消費品價格二月份才出現跌幅,還未稱得上持續,故人行副行長蘇寧昨日強調中國今年不會出現通縮,並未犯駁,但他的判斷最終是否正確,則很難說,走勢看來不容樂觀,關鍵是國家的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措施何時生效、效益有多大。

PPI見負比CPI早,跌幅也比較大,是正常現象,原因很簡單。首先,大家知道,技術改良能提高生產力,使成本下降、供應增加,價格因此有下跌傾向;服務業(如理髮、按摩、教育等)的技術改良比較慢,而消費品中的服務比重,一般高於工業品,故通脹時期的CPI升幅,往往要比PPI大,但在通縮之時,CPI的跌幅卻比PPI小。其次,在總體經濟數據中,消費一般比投資穩定;這是因為在經濟周期下行時段,人們的短期收入固然減少,但消費主要由長期平均收入水平決定,故其減幅要比短期收入的減幅低(這就是著名的佛利民消費理論)。工業品中的投資產品含量高,故PPI水平受經濟周期影響大,下跌速度要比CPI快。

當然,面對通縮威脅,最令人擔心的,還不是價格水平本身,而是通縮會否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引致衰退或蕭條。理論上,當通縮出現之時,資產市場和耐用消費品需求都會萎縮,影響生產,令就業率下降,人們的收入減少,轉過來又影響消費和資產市道,形成惡性循環。但這個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卻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只能從過往經濟數據中找答案。好在實際情況不如想像中惡劣。這方面的研究,比較突出的,要算○四年 A. Atkeson 和 P. Kehoe 的合作成果,下面作一簡介。

通縮是價格現象,衰退(或蕭條.下同)是實體經濟表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二者總是連在一起,那主要是因為受兩個實例影響,其一是一九二九年發生於美國的大蕭條,其二是九十年代出現在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前者嚴重,後者長久。但A&K的看法不同;他們研究過的實例,遠遠不止上述兩個,而是包括十七個國家自一八二○年以來發生過的八十九次通縮和三十七次衰退。


暫且不看大蕭條的一九二九至一九三四那段時間,則上述十七國當中,共經歷七十三次通縮、二十九次衰退,其中只有八次是通縮與衰退同時出現,僅佔事例總數的百分之十六。據此,A&K認為,通縮和衰退的相關性相當低,二者互為因果之說不能成立。如果只看一九二九至一九三四那五年,則結論也只能是「五五波」;那五年當中,十六國出現通縮,有一半之數同時出現衰退,故純粹從統計觀點看,二者似乎有某種相關性或因果關係,但經濟學者研究了十六國事例的具體內容之後,在此問題上意見相當分歧。

日本的事例說明什麼呢?A&K指出,日本的經濟,在戰後的二十年裏經歷高速增長,但自六十年代中葉起,已清楚呈現下降趨勢。在很多計量經濟理論模型裏,這種先快後慢的現象是正常的,故很難說日本在九十年代的幾年輕微負增長是由通縮引起。事實上,日本經濟在整個九十年代的平均年增幅是 1.41%,雖大大低於美國的 3.2%,但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如法國(1.81%)或意大利(1.61%)相比,差別不很大;成熟經濟的增幅一般較低,美國已算異數。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現時增長仍相當強勁,但價格指數已全面下跌,故中國若真的出現通縮,與實體經濟表現亦可能無大關係。然則目前價格全面急跌最可能原因是什麼?主流經濟理論認為,無論通脹還是通縮,都是推行某種經濟政策的後果。中國自○四年起實行宏觀調控,措施力度在○七年達最高峰,但政策效果通常滯後出現。筆者推測,一年半前的緊縮政策或是引致近月價格普遍下跌的元兇,只不過政策效果滯後,不巧適值實體經濟遭遇其他內外因素嚴重打擊的今天才浮現。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中國出口銳減 貿易平衡格局出現轉變

受出口銳減影響﹐中國2月份貿易順差顯著收窄﹔這種狀況或許意味著中國與全球其他地區的財政平衡出現轉變﹐可能會導致中國收購美國國債等外匯資產的速度放緩。

中國海關週三公佈﹐2月份出口額較上年同期下降25.7%﹐為歷史最大降幅之一﹐也是1月份出口減少17.5%以來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下滑。當月進口額下降24.1%﹐降幅略小於出口﹐主要得益於政府支出計劃。週三公佈的其他數據顯示﹐中國政府在2月份加大了支出。受此影響﹐中國2月份貿易順差為48.4億美元﹐收窄至三年以來最低水平。2月份貿易順差還不到1月份391.1億美元的零頭﹐扭轉了最近幾個月中國貿易順差連創新高的勢頭。

不斷惡化的貿易狀況已經導致了中國大量工廠倒閉和工人失業。新公佈的數據彰顯出全球商品需求萎縮的嚴重程度﹐顯示中國正在接近亞洲其他國家遭受的更為劇烈的出口降幅。隨著主要市場需求萎縮﹐中國出口增長不太可能很快復甦。

分析師們認為﹐貿易順差縮小的狀況可能會延續﹐但這種變化不太可能嚴重到打擊美國債券市場的程度。花旗集團(Citigroup)駐上海經濟學家彭墾說﹐我認為這絕對是貿易平衡的一個轉折點。他現在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月度貿易順差可能會在50億-150億美元之間﹐較過去數月的300億-400億美元水平顯著縮減。

貿易順差給中國帶來了穩定的外匯出口收益﹐給中國央行提供了收購資金以交換本幣並維持官方儲備。截至2008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額為1.946萬億美元﹐雄居全球之首。中國大部分外匯儲備都投在了目前最安全的投資上﹕美國、日本或歐洲國家發行的國債。這意味著外界總是會懷疑中國會動用多少資金用於購買外國國債﹐在眼下各國政府加大發債力度支持刺激計劃的時候更是如此。

荷蘭國際集團(ING)駐新加坡的亞洲經濟學家譚康頓(Tim Condon)說﹐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的胃口沒有增加﹐但仍然很大。中國貿易順差或許有所縮小﹐但仍然很龐大。他說﹐受中國貿易順差縮小的消息影響﹐債券市場可能會出現突然的負面反應﹐但此類影響一般都是短暫的。最終影響債券收益率的還是市場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預期﹐而不是債券持有者的國籍。中國官方儲備的穩定增長已經使中國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債權人。

渣打(Standard Charted)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預計﹐2009年中國經常項目餘額──更為廣泛的貿易狀況指標──將從去年的4,400億美元下降至4,060億美元。他預計今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額僅3,000億美元﹐低於去年的4,200億美元。他在本月一份報告中寫到﹐這意味著中國對美國國債的胃口會縮小﹐因此要想美國利率不升高的話﹐其他購買者必須跟進補缺。

目前美國利率水平仍然低位徘徊﹐美國國債並不缺少海外或國內的購買者。全球市場動蕩已經導致各個領域的投資者紛紛涌入美國國債市場﹐因為這被視為僅有的少數安全投資之一。外國央行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近期有所上升﹐3月4日達到了1.783萬億美元﹐今年年初為1.708萬億美元。美聯儲的數據顯示﹐2月份此類國債持有量淨增加446.6億美元──明顯高於中國還擁有較大順差的1月份﹐1月份淨增加241.5億美元。

美國過去一直嚴重依賴海外購買美國國債﹐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儲蓄太少無法購買大量國債﹔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中國與通貨緊縮打響遭遇戰

中國2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下降1.6%﹐為2002年以來首度同比下滑。經濟學家和中國的統計部門對這個結果表現冷靜﹐因為擴張性貨幣及財政政策尚未完全見效。然而﹐在消費者形成價格將不斷下滑的心理預期之前﹐決策者必須及時刺激經濟增長﹐否則這一預期一旦形成﹐將推動物價進一步下滑、重創企業盈利。這對中國來說尤其急迫﹐因為眼下政府正努力調整中國的經濟模式﹐使之更倚重於國內消費。

當然﹐2月份CPI的下滑主要是受基數效應影響。一年前中國的食品及商品價格漲幅驚人﹐而嚴重的雪災也令供應吃緊。且去年的農曆新年在2月份﹐今年則在1月份。中國農曆年期間往往是消費高峰﹐通脹壓力會隨之水漲船高。

有跡象顯示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已經開始奏效。銀行放貸增長迅猛。這通常被視為一個通貨膨脹因素﹐因為它加大了貨幣供應量。不過。貸出的貨幣必須通過支出環節才能推高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這些借出去的錢現在是否正被花費還不得而知。中國2月份的PPI也出現了下滑。

這些新增企業貸款大部分是通過短期、低息票據的形式發放的﹐接收方只需將其用於儲蓄即可獲得收益。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而本土需求仍增長遲緩﹐這導致了嚴重的產能過剩。隨著產量下滑﹐會有更多的工人下崗﹐消費需求可能進一步走低。

產能過剩的問題致使2月份PPI下滑了4.5%。與通貨緊縮的競速賽已經開始﹐中國政府可能需要拿出一套比當前舉措更具緊迫感的應對政策才行。

中國1-2月零售額增速減緩,消費前景堪憂

中國1-2月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5.2%,增速明顯減緩,反映出國內低迷的物價走勢,同時經濟前景不明朗、股市疲軟、房價維持高位等因素仍嚴重抑制著中國國內的實際消費需求。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1-2月零售額為人民幣2.0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增速明顯低於2008年1-2月的20.2%。中國今年全年的零售額增速目標為14%。統計局沒有公布1月份和2月份當月的零售額數據。

中國2008年的零售額在物價飆升的帶動下大幅上漲。去年全年零售額為人民幣10.85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6%。其中2008年7月份零售額增速曾創下公開數據中1996年2月以來的最高月度增速23.3%,前一個高位是1996年2月受嚴重通貨膨脹影響創下的28.1%。不過從去年第四季度起,隨著物價漲勢回落,月度零售額增速亦呈下降趨勢。

2008年12月的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9.0%,增速低於11月的20.8%。中國2007年全年零售額人民幣8.9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增速快於政府設定的12%的2007年增速目標,也快於2006年全年13.7%和2005年12.9%的實際增速。今年前兩個月零售額增速減慢,反映出中國國內低迷的物價走勢。在人民幣升值暫緩、國際遊資外逃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中國的消費物價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持續回落。

到今年2月份,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出現6年多來首次下降,2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下降1.6%。今年1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也僅增長1.0%,增速低於2008年12月份的1.2%。消費物價回落使得之前因通貨膨脹而呈現虛假繁榮的零售數據更接近反映實際消費需求。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及股市低位徘徊等因素,都嚴重制約著中國消費者的實際消費需求。

中國經濟200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僅為6.8%,大大低於2007年第四季度修正前的11.2%。對未來經濟前景及失業問題的擔憂困擾著國內消費者。盡管政府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已使得今年前兩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反彈,但對整體經濟的刺激效果如何仍是未知數。國際經濟環境日益惡劣,更加劇了人們對於國內經濟的擔心。中國今年2月份出口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5.7%,創下中國公開數據中的最大出口降幅。這無疑會為中國歷來靠出口拉動的經濟造成重創。

而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在經歷了數月的回落後,仍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嚴重背離,這牽制著中國居民的消費意願與能力。在利率水平下降之時,中國居民存款定期化趨勢反而更加明顯,便為目前低迷的消費意願提供了佐証。此外,經歷了過去兩年股市急速縮水的中國股民,很難在短期內重樹信心,這使得股市財富效應帶來的消費需求短期內很難重現。與去年年中高點相比,中國股市基準的上証綜合指數迄今跌幅超過60%。中國政府一直試圖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依靠國內消費和投資來避免經濟下滑。但鑒於種種因素牽制著國內消費者的實際消費意願,預計國內零售消費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提振。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滙控南柯一夢 股民傷心難免

過去幾天各大傳媒向多位滙控(005)投資者進行訪問,問他們會否供股,以及對滙控前景的看法。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也表示將供股,並繼續對滙控維持樂觀看法。但問及他們為什麼繼續看好,他們又提不到什麼具體理由。

事實上,很多股民甚至全港市民,對滙控有着很深的情意結。它在港有百多年歷史,又是發鈔銀行,更重要是過往滙控股價表現突出,造就不少發達故事;而這些故事已十分深入民心,令人們誤以為滙控「有買貴,冇買錯」是必然的事。

筆者認為,長期持有滙控這個發達夢,已難再成真。股民們看了或會傷心萬分,但傷心歸傷心,最重要是不要再迷信,再把新資金投進滙控身上(包括供股)。尤其一些手上已有大量滙控的讀者,你已經犯了集中投資的錯誤,請不要再讓這錯誤擴大,甚至應趁反彈時作出減持,以降低風險。

低吸滙控至少持貨三年

滙控近日無論業績,或處理供股問題上,也令筆者頗失望。在整個次按危機的過程中,滙控的表現可說是「虎頭蛇尾」。它在2007年年初已為旗下美國的業務發盈警,十分先知先覺。但問題是知而不行,沒有減持美國業務 (幸好沒有再增持),結果在金融海嘯下仍然傷痕纍纍。

然而,長線來說(最少三年),筆者對滙控仍抱有希望,因為即使發生金融海嘯,金融業也不會因此消失,消失的只有金融企業。由於預期滙控可在金融海嘯後生存下來,這些生存者最終可成業界的贏家。然而,要徹底解決歐美金融業問題,相信也要兩三年時間;而期間業界將繼續有壞消息出現,對滙控是不利的。好像滙控在歐洲的業務不少(是2008年主要盈利來源),奈何近日整個西歐銀行業也受東歐債務問題困擾,這將對滙控構成負面影響。此外,亞洲經濟增長亦放緩,將影響滙控的亞洲業務。因此,現在希望「低吸」滙控的投資者,應有心理準備要持有三年以上,亦要考慮這三年放棄其他投資的機會成本!

最後一提的是,滙控作為一家英資銀行,傳統上營運手法較穩健。不知是否當年收購美國 Household 後,連美國的營商手法也一併「收購」過來,變得進取。故在次按危機下沒有及時採取穩健的策略,種下盈利大跌的禍根。

金融海嘯衝擊傳統智慧

金融海嘯不單捲走天文數字的財富,更是衝擊一些傳統投資智慧。股神畢非德經常提倡透過價值投資法選取股票,然後長線持有。這投資方法過去一直很成功,亦令畢非德成為世界首富。筆者身邊有很多朋友也認同這方法,認為經常短線買賣難以致富,買股一定要長線。相信不少港人投資滙控,也是抱着這種心態。奈何面對金融海嘯,畢非德的投資旗艦巴郡在2008年的純利大跌62.2%,是四十四年以來成績最差。事實上,迷信長線投資、鄙視短視炒賣而不願沽貨的投資者,是海嘯中受傷最重的一群。

筆者出身自基金界,由於投資基金經常研究不同地區的政治及經濟,故分析手法傾向「由上而下」,深信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時勢不遷就,如何優質的企業也難成功(所謂的優質,往往在經濟差時就變質);長線持有優質企業這投資方法,絕非筆者「那杯茶」。金融海嘯證明了這個方法的弊端。

此外,當優質企業出現估值偏低時,對投資者來說是十分吸引的,滙控就是出現這種情況。記得去年滙控在100元水平的時候,很多人說如此優良的企業,股息率又達6至7厘,真的十分超值!但是筆者經常提及,千萬不要墮進價值陷阱 (Liquidity Trap)。在熊市中很多股票大跌後,出現市盈率低、股息率高的情況;但當宣布業績時,往往出現盈利大倒退,甚至虧蝕,以往的所謂價值,就立即變得一文不值。

與畢非德相反,國際大炒家索羅斯說自己不會選股,因為對公司缺乏細緻認識,他只懂看宏觀經濟。那麼,索羅斯去年金融海嘯的成績如何呢?

他旗下的量子基金逆市獲利10%。事實上,透過分析環球宏觀經濟,即使你未夠功力像索羅斯般,捕捉當中投資機會,最少也可降低虧損的可能。例如了解經濟的變化,就能對企業未來盈利的變化作一定的掌握,避免墮進「價值陷阱」。

內地經濟復甦持續

內地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2月宏觀經濟先行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這是自去年11月跌到最低點38.8後,連續第三個月反彈,亦優於市場預期。可見隨着中央出台的各項政策顯現效果,經濟從底部回升的迹象已變得明顯。數據令內地股市及H股也從低位顯著反彈。

其實從一些內需股的業績看,內地經濟並非太差。例如體育用品公司安踏(2020),去年純利竟急增66.4%。安踏表示,分銷商落單情況理想,訂單量升逾20%。此外,市場擔心內地樓市低迷之際,世茂房地產(813)公布今年首兩個月銷售數據錄得達按年189%的增長(筆者只是以這兩隻股份作例,不是作推介)。

從這些迹象顯示,內地只是在出口面對嚴重的打擊,但內部經濟卻保持不俗表現。明顯自金融海嘯後,內地經濟是回升得最快的國家。以這情況來看,希望供股的滙控投資者,倒不如把供股的金額投資於內地相關股份更實際。

華府拒絕面對國有化

Paul Krugman

上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會發表重要演說時指出,若果不採取大膽行動整頓美國問題多多的銀行,後果堪虞。他宣稱:「縱使採取行動將涉及重大代價,但我敢擔保,若果袖手旁觀,代價將會更大。若果銀行體系持續不健全,經濟疲弱不振的情況將不會僅維持數月或數年,而是十年。」

不少分析家都同意奧巴馬的講法。然而,在筆者的圈子中,人們對奧巴馬空口講白話,不付諸行動愈來愈感到灰心,甚至恐慌。事實上,在處理銀行問題方面,奧巴馬政府總是拖泥帶水,猶豫不決,令相關政策無了期處於膠著模式。

這個膠著模式是這樣的:首先,華府官員(多數以匿名方式)向傳媒放風,拋出一個挽救銀行的大計;這個試探輿論水溫的汽球,很快地就被深具識見的評論家刺破。
AIG不是「殭屍」?

接着,華府數周後又拋出另一個新計劃。不過,這個新計劃其實只是上一個方案的新瓶舊酒,各界一下子就識穿了。周而復此,這個模式就這樣持續下去。

為何華府官員不斷推出眾人都認為不可行的計劃?因為奧巴馬政府及聯邦儲備局的高官不知何故執意地認為,那些目前被稱為「有毒廢物」的問題資產是有價值的,它們的價值比人們今天願意付出的高很多,只要這些資產獲得合理的定價,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因此,財長蓋特納最近接受訪問時,強調問題資產的「基本內在經濟價值」,與目前在市場買賣時的「人為低落價值」是有分別的。最近的交易顯示,即使獲AAA評級的按揭抵押證券交易價亦不超過每1美元面值40美仙,但蓋特納似乎仍認為,它們的價值比此水平高很多很多。

蓋特納還聲明,政府的職責是「提供融資,協助這些市場回復正常運作」,把有毒廢物的價格推高至合理水平。

公你贏 字我輸

更重要的是,官員似乎相信,只要有毒廢物的價格回復合理水平,所有主要金融機構就會藥到病除。本周較早時,聯儲局主席貝南奇被問及「殭屍」問題,即那些實際上已破產但在政府援助下得以苟延殘喘的金融機構。貝南奇當時這樣回答:「就我所知,美國金融體系中沒有大型殭屍機構。」他接着更點名稱,美國國際集團(AIG)不是殭屍﹗

貝南奇所說的AIG,的確就是那家無力向其他金融機構作出拖債保險賠償,要華府先後注資1500億美元最近又保證再提供300億美元資金的金融機構。

真相是,貝南奇及蓋特納籌劃的挽救銀行業方案,那個華府不斷以不同姿態拋出來的方案,根本不會成功。

就以挽救計劃的最新版本為例,方案提出為私人投資者提供低息債務,協助他們購買問題資產。若果毒債價格上升,投資者可以獲利;若果價格進一步大跌,他們卻不用承擔苦果。此等「公你贏,字我輸」的安排當然肯定可收到推高有毒廢物價格的效果。

但這樣做可以令銀行體系恢復健康嗎?不可以。

華府利用納稅人的錢補貼有毒廢物的價格,就等同向那些作出錯誤決定買入毒債的人大派好處。這些好處小部分會達到華府的真正目的,鞏固主要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但絕大部分卻會落入不需要或不值得拯救的人的口袋。

國有化無可避免

補貼毒債的做法亦意味政府將要花費數萬億美元,令金融體系恢復健康。外界如今已非常關注財政赤字問題,再為挽救金融機機大灑金錢勢將激起公眾反響,令美國財政狀況更堪憂(是的,縱使筆者一直大力主張透過財政措施刺激經濟,但同樣對赤字問題憂心忡忡)。現實歸現實,這個計劃是不會落實的。

既然如此,為何這個殭屍主意,這個被幹掉後不斷去而復返的主意會陰魂不散,揮之不去?我憂心,這是因為官員仍不肯面對現實。他們不想承認,主要金融機構已經病入膏肓,除非把它們收歸國有,即使只是暫時性,否則難以起死回生。然而,華府至今顯然仍認為,暫時性國有化是不能考慮的方案。

這種拒絕面對現實的態度導致華府議而不決,毫無行動。筆者非常認同奧巴馬的憂慮:遲遲不採取行動,經濟疲弱不振的狀況將不僅維持數月或數年,而是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試水溫」接觸伊朗敍利亞

除了俄羅斯,美國新政府亦嘗試調整對伊朗及敍利亞的外交政策,國務卿希拉莉更直言,奧巴馬政府就此正在「測試水溫」。

希拉莉周四表示,她有意邀請伊朗出席本月底商討阿富汗問題的國際會議,指會議將使利益攸關的各方聚首一堂。此外,奧巴馬將派遣一名高級外交使節及一名白宮官員前往敍利亞,評估重開對話的可能。希拉莉強調,跟敍利亞的關係調整尚在初步階段,成果仍是未知之數。

評論指出,希拉莉周三才譴責伊朗資助哈馬斯及真主黨等恐怖組織,翌日便邀請伊朗出席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顯示奧巴馬及希拉莉制定中東政策時,微妙地權衡輕重,既想阻止伊朗核計劃,又要中東回復和平。

在希拉莉眼中,伊朗是中東諸多問題的核心要害,華府官員認為,除非迫使伊朗放棄核計劃,同時停止支持區內恐怖組織,否則不能達到美國在區內的戰略目標。

有分析指出,美伊在阿富汗問題上有合作空間。伊朗為什葉派政權,與屬於遜尼派的塔利班勢成水火,故此與美國同一陣線,不欲見到塔利班東山再起。此外,美伊也希望根治阿富汗的毒品問題:美國不希望塔利班以此圖利,伊朗也希望杜絕當地毒品流入伊朗。

美國邀請伊朗出席國際會議,標誌美國對伊朗關係出現重大轉向。一九七九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武裝分子攻佔,五十二名使節被挾持逾一年,自此兩國中斷邦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