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滙控南柯一夢 股民傷心難免

過去幾天各大傳媒向多位滙控(005)投資者進行訪問,問他們會否供股,以及對滙控前景的看法。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也表示將供股,並繼續對滙控維持樂觀看法。但問及他們為什麼繼續看好,他們又提不到什麼具體理由。

事實上,很多股民甚至全港市民,對滙控有着很深的情意結。它在港有百多年歷史,又是發鈔銀行,更重要是過往滙控股價表現突出,造就不少發達故事;而這些故事已十分深入民心,令人們誤以為滙控「有買貴,冇買錯」是必然的事。

筆者認為,長期持有滙控這個發達夢,已難再成真。股民們看了或會傷心萬分,但傷心歸傷心,最重要是不要再迷信,再把新資金投進滙控身上(包括供股)。尤其一些手上已有大量滙控的讀者,你已經犯了集中投資的錯誤,請不要再讓這錯誤擴大,甚至應趁反彈時作出減持,以降低風險。

低吸滙控至少持貨三年

滙控近日無論業績,或處理供股問題上,也令筆者頗失望。在整個次按危機的過程中,滙控的表現可說是「虎頭蛇尾」。它在2007年年初已為旗下美國的業務發盈警,十分先知先覺。但問題是知而不行,沒有減持美國業務 (幸好沒有再增持),結果在金融海嘯下仍然傷痕纍纍。

然而,長線來說(最少三年),筆者對滙控仍抱有希望,因為即使發生金融海嘯,金融業也不會因此消失,消失的只有金融企業。由於預期滙控可在金融海嘯後生存下來,這些生存者最終可成業界的贏家。然而,要徹底解決歐美金融業問題,相信也要兩三年時間;而期間業界將繼續有壞消息出現,對滙控是不利的。好像滙控在歐洲的業務不少(是2008年主要盈利來源),奈何近日整個西歐銀行業也受東歐債務問題困擾,這將對滙控構成負面影響。此外,亞洲經濟增長亦放緩,將影響滙控的亞洲業務。因此,現在希望「低吸」滙控的投資者,應有心理準備要持有三年以上,亦要考慮這三年放棄其他投資的機會成本!

最後一提的是,滙控作為一家英資銀行,傳統上營運手法較穩健。不知是否當年收購美國 Household 後,連美國的營商手法也一併「收購」過來,變得進取。故在次按危機下沒有及時採取穩健的策略,種下盈利大跌的禍根。

金融海嘯衝擊傳統智慧

金融海嘯不單捲走天文數字的財富,更是衝擊一些傳統投資智慧。股神畢非德經常提倡透過價值投資法選取股票,然後長線持有。這投資方法過去一直很成功,亦令畢非德成為世界首富。筆者身邊有很多朋友也認同這方法,認為經常短線買賣難以致富,買股一定要長線。相信不少港人投資滙控,也是抱着這種心態。奈何面對金融海嘯,畢非德的投資旗艦巴郡在2008年的純利大跌62.2%,是四十四年以來成績最差。事實上,迷信長線投資、鄙視短視炒賣而不願沽貨的投資者,是海嘯中受傷最重的一群。

筆者出身自基金界,由於投資基金經常研究不同地區的政治及經濟,故分析手法傾向「由上而下」,深信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時勢不遷就,如何優質的企業也難成功(所謂的優質,往往在經濟差時就變質);長線持有優質企業這投資方法,絕非筆者「那杯茶」。金融海嘯證明了這個方法的弊端。

此外,當優質企業出現估值偏低時,對投資者來說是十分吸引的,滙控就是出現這種情況。記得去年滙控在100元水平的時候,很多人說如此優良的企業,股息率又達6至7厘,真的十分超值!但是筆者經常提及,千萬不要墮進價值陷阱 (Liquidity Trap)。在熊市中很多股票大跌後,出現市盈率低、股息率高的情況;但當宣布業績時,往往出現盈利大倒退,甚至虧蝕,以往的所謂價值,就立即變得一文不值。

與畢非德相反,國際大炒家索羅斯說自己不會選股,因為對公司缺乏細緻認識,他只懂看宏觀經濟。那麼,索羅斯去年金融海嘯的成績如何呢?

他旗下的量子基金逆市獲利10%。事實上,透過分析環球宏觀經濟,即使你未夠功力像索羅斯般,捕捉當中投資機會,最少也可降低虧損的可能。例如了解經濟的變化,就能對企業未來盈利的變化作一定的掌握,避免墮進「價值陷阱」。

內地經濟復甦持續

內地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2月宏觀經濟先行指標——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這是自去年11月跌到最低點38.8後,連續第三個月反彈,亦優於市場預期。可見隨着中央出台的各項政策顯現效果,經濟從底部回升的迹象已變得明顯。數據令內地股市及H股也從低位顯著反彈。

其實從一些內需股的業績看,內地經濟並非太差。例如體育用品公司安踏(2020),去年純利竟急增66.4%。安踏表示,分銷商落單情況理想,訂單量升逾20%。此外,市場擔心內地樓市低迷之際,世茂房地產(813)公布今年首兩個月銷售數據錄得達按年189%的增長(筆者只是以這兩隻股份作例,不是作推介)。

從這些迹象顯示,內地只是在出口面對嚴重的打擊,但內部經濟卻保持不俗表現。明顯自金融海嘯後,內地經濟是回升得最快的國家。以這情況來看,希望供股的滙控投資者,倒不如把供股的金額投資於內地相關股份更實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