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論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孫子)——輕易講打仗者,宜思之。
「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孫子)——全國,敵人舉國降服,為上策。破國,指擊破敵國。全軍,敵人全降服。破軍,擊破敵軍。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司馬法)——國家雖大雖強,但好戰好打仗,必以失敗告終;天下太平,忘記軍備,會處於險境。
「凡戰法必本於政勝」(商君書、戰法)——任何戰爭策略,必定建立在政治上的勝利。相反,如政治上無法站在道德高地,軍事上的勝利難以保證。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李白)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老子)
——任何時候,動武都是在不得已的情況才用的最後方法。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
——上兵,用兵的上策。伐謀,破壞敵人的計劃。伐交,破壞敵人同盟國的邦交。伐兵,攻打敵軍。意謂用兵上策是用不戰而勝的方法。
「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孫子)
「兵者,詭道也」(孫子),詭道——詭秘的行為。
「兵以詐立,以利動」(孫子)——兵不厭詐。根據有利的形勢而行動。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孫子)
「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
「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孫子)
——雜於利害,兼顧到利與害兩個方面,有利的情況下看到不利因素;不利的情況下,看到有利的因素。
「禍莫大於輕敵」(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