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壞賬海嘯」瀕淹俄銀行

俄羅斯銀行正面臨壞賬急升的威脅,壞賬率有可能急增三倍,至超過5400億港元,是十一年前俄羅斯政府拖債危機以來新高。

俄羅斯財長庫德林早前警告,貸款拖債估計上升,該國銀行第二波危機將來臨。世界銀行上周亦表示,一場壞賬「無聲海嘯」正威脅俄羅斯復甦速度。

彭博社的調查顯示,分析員平均估計,俄羅斯銀行業目前18.4萬億盧布(4.26萬億港元)貸款中,不良貸款比率在年底前有可能升至12.8%,較上月的3.2%急增三倍。

根據彭博社的調查,Sberbank壞賬率今年可能上升逾二倍至8.9%,第二大借貸商VTB的壞賬率更可能升至10.5%,較該行計劃貸款虧損儲備金相當於貸款的8%更高。

俄羅斯央行官員曾表示,若壞賬率升至10%左右,國內借貸商仍能應付,但分析員指出,一旦不良貸款比率達10%,便意味整體俄羅斯銀行業都沒有盈利。估計有很多俄羅斯中小企不能償還債務,鑽油公司Siberian Services本周便表示不能如期為1億美元債券償付,是今年第一次有俄羅斯企業不能在到期時支付外債。

當地銀行家警告,在俄羅斯逾一千家金融機構中,數百家小型銀行可能因為壞賬上升打擊盈利及資本比率而倒閉。UniCredit估計,俄羅斯政府最終需要動用約3900億港元拯救銀行,是目前當局已撥出金額的逾二倍。

在1998年俄羅斯政府宣布不能償還國債觸發金融危機時,俄羅斯銀行業不良貸款比率達40%。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周三表示,當局有可能成立壞銀行,接收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有毒資產。

美銀行壓力測試全部過關

美國銀行業可望通過難關。《紐約時報》昨天引述參與聯邦「壓力測試」(stress tests)的官員報道,美國銀行業財務狀況似乎較大多數人所想為佳,但可能有不少美國大銀行需要再度被私人投資者或聯邦政府拯救。該報引述官員表示,在得到政府注資,某些銀行在獲得數億美元公帑援助後,仍需要更多資本。

結果參差季末公布

《紐約時報》引述監管機構報道,十九家接受壓力測試的銀行將全部通過測試,並補充表示,假使測試人員決定某家銀行需要額外援助,政府將會提供資金。

不過,官員形容銀行的測試結果參差不齊,部分更表示,監管機構也許利用測試結果迫使不願意合作的銀行按照財政部的銀行拯救計劃售賣資產。

一名知情人士說,財政部不打算在業績公布季度前公布壓力測試結果,以免嚇怕股票投資者。
總統奧巴馬將在今日與其經濟團隊會面時聽取十九家大銀行的壓力測試進度報告。財長蓋特納、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及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貝爾均會出席。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表示,屆時將會廣泛討論其他經濟範疇。

預計四月底完成的壓力測試,是用以顯示銀行為了應付更嚴重的經濟衰退而可能需要多少額外資本。儘管壓力測試是政府向金融業施救的重要一環,但銀行和監管機構正努力解決對測試結果如何公布和會引入哪些重大投資者的憂慮。

財政部發言人威廉斯前日表示,該部門仍然以四月底完成壓力測試為目標,屆時將公布某些測試結果。

內部評核改善監管

另外,知情人士透露,聯儲局官員正對銀行監管模式進行內部評核,以改善監管機構面對金融體系壓力的反應。評核主要集中加快資訊流通和為銀行調查人員整理溝通渠道,而現時他們要同時向聯邦銀行的地區主任及華府的理事會滙報。一個可能的結果是,僱用大部分聯邦銀行主管的地區聯邦銀行,其監管權力將有所提升

香港應把握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

國務院本周三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連同香港和澳門,人民幣結算試點已全面啟動,為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要經歷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三個步驟,現在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助減少周邊國家依賴美元結算,有助將來人民幣在區域內成為投資和儲備貨幣奠下基礎。

在半年之間,中國先後跟周邊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六千五百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到本周宣布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為落實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已逐漸清晰;但邁出第一步之後,到了第二步要成為區域之間的投資貨幣時,人民幣就必須實現可自由兌換,開放資本賬,準備承擔更大的金融風險。除了實現資本賬的自由兌換,中國還要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場,為周邊國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推動人民幣計值的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為邁向儲備貨幣創造條件,減輕區內國家對美元債券市場的依賴,並為國外的人民幣持有者創造投資渠道;

上述過程要用多長時間,視乎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進度,但既然開展了跨境貿易結算,中國政府要把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已非常明顯。

引證貨幣國際化的歷史,早期的英鎊是憑藉大英帝國開拓殖民地和國際貿易令英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建立了無遠弗屆的國際霸權,到了四十年代布列頓森林會議之後,美元正式取代了英鎊地位,並在國際金融市場成為霸主;歐羅面世,則是伴隨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而來,但始終威脅不了美元;這些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影響力大小不一,卻可以大大減低她們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借貸的滙率風險,成為金融市場的「特殊分子」。相比之下,日本在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輸出方面有重要角色,但對外貿易以日圓結算的比例極低,甚至日本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進出口仍然以美元計價。在對外投資方面,日本和中國一樣持有大量美元,經常要面對美元貶值風險。可以說,日圓國際化只是徒具虛名,日本的經濟實力跟她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並不匹配,中國對「日本經驗」應引以為戒。

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內地開始熱辯人民幣能否因此而稱霸世界?其中一派意見認為,貨幣戰爭是各國國力在金融層面的角力,它受各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左右,而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又可以給發行國帶來重大利益;中國崛起,必須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具影響力的國際化貨幣,縱使不能稱霸,但也應該跟美元、歐羅以至英鎊分庭抗禮。

人民幣國際化最早可上溯至二○○三年,當時中共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並着手加快內地與港澳地區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可見為了落實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早有部署,金融海嘯只是加快了落實的步伐而已。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三大貿易國和第三大債權國,爭取人民幣國際化是應有之義;去年十月內地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餘額佔GDP比重分別高達百分之五十八和百分之二十,中國以美元為儲備,現在因美國實行寬鬆貨幣政策而令人民幣陷入重重危機;香港成為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之後,下一步應該拓展更多人民幣衍生工具,擴大人民幣業務,為香港的金融中心開闢另一片廣闊天地。

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查韋斯在華宣傳“世界新秩序”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Hugo Chavez)說﹐他本週為期兩天的北京之行是創造“世界新秩序”這一努力的一部分。這位經常批評美國的人士對記者們說﹐世界的權力正從美國向伊朗、日本和中國這樣的國家轉移。

查韋斯與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會晤查韋斯在週二晚間抵達中國時說﹐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一個均衡的世界﹐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一個多極世界。週三他與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舉行了會晤。查韋斯說﹐單極世界已經垮臺﹐美帝國的權力已經垮臺﹔世界權力格局中的新“極”們每天都在壯大﹔北京、東京、德黑蘭......世界權力正在向東、向南移動。

查韋斯在全球各地宣傳他的反美世界聯盟主張時經常會在北京停留。自從1998年當選委內瑞拉總統以來﹐查韋斯來北京已不下六次。雖然中共領導人們對查韋斯的政治言論一貫低調應對。但中國的國有企業一直急於將委內瑞拉用作進入南美市場的出發點。中國採礦和石油領域的企業尤其對獲得南美的礦產資源感興趣。

查韋斯說﹐他計劃與中國領導人討論一項委內瑞拉對華出口目標﹐即在2013年以前將委內瑞拉對中國的石油年出口量從去年的38萬桶增加到100萬桶。此舉符合委內瑞拉開拓美國以外更多石油出口市場的戰略。儘管美、委關係緊張﹐但委內瑞拉約一半的重質原油仍出口到了美國。委內瑞拉的這一戰略還包括﹐計劃和中國合建四艘油輪﹐並在中國合建三家能提煉委內瑞拉重質、高硫原油的煉油廠。中國和委內瑞拉還共同創建了一個規模達120億美元的基金﹐為兩國在石油生產、基礎設施和農業等領域的合作開發項目提供資金。

可換股債券攻守兼備

可換股債券是公司發行債券向投資者籌措長期資金的一種金融工具,公司會依發行時所訂定的發行條件,定期支付一定的利息予投資者,並附有可轉換為普通股的權利。當股市前景看好時,投資者便可依當初購買時所約定的轉換條件轉換成股票,以獲取更高報酬。相反,股市景氣欠佳時,則仍可享有債券的固定利息收入。倘若投資者看好今年環球的經濟前景,而又希望運用一種「穩打穩紮」的工具投資的話,不妨考慮可換股債券。

結合債權與股權的債券由於可換股債券提供投資人將債權轉換為股票的選擇權,故此,其票面利率往往較普通公司債為低,市面上甚至有零票面利率的可換股債券出現。過去數年股市欠佳,購買可換股債券實際上就如同買入普通公司債券,但由於其票面息遍低,故此成為被忽視的一群。然而,隨著環球經濟日漸向好,股市表現出色,可換股債券近期亦水漲船高。

從發行者的角度看,用可轉換債券融資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減少利息費用,但如果債券被轉換,公司股東的股權將被稀釋

例子:
碧桂園(2007)計劃發行總值5億美元等值的人民幣可換股債券,年期為5年,初步兌換價介乎9﹒05元至9﹒71元,收益率介乎5﹒75%至6﹒25%。
  
碧桂園有權再額外發行1億美元可換股債,是次發債集資所得用於發展新的地產項目及償還
銀行貸款,美林為是次發債安排行。

假設你買了10萬元,你每年利息約有每年利息:5.75%至6.25%

到期你可以用每股9.05 至9.71兌換

假設每股9.05
即10 萬元/9.05 =11049股左右

拿回10萬元

長征火箭破封鎖 衛星發放臨巨變

歐洲通訊衛星公司(Eutelsat)上月與中國簽署協議,明年由長征火箭發射該公司一枚衛星上軌道。事件引起美國部分政客及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的激烈反對,指責有關協議違反美國在十多年前出台的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但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堅持採用長征火箭發射衛星,表示長征火箭在費用及發射日期上均提供了最理想的條件。事件觸發ITAR應否放寬甚至廢除的辯論。

上月10日歐洲通訊衛星公司與中國簽署協議,在明年下半年由最新一代的長征系列火箭將該公司一枚重達五點四噸的衛星W3B送入軌道。這是中國運載火箭業在近十年來首次為西方大型營運商發射通訊衛星,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震動,因為在1998年中國替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發射一枚衛星後,美國政府以中國有可能在發射過程中盜取衛星的敏感技術,危害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加強了ITAR有關出口控制的法律,限制中國火箭運載含有美國零部件的衛星。由於大多數商業人造衛星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依賴美國的零部件,因此歐洲及其他地區的公司也被禁止以中國火箭發射其衛星。

積極研發擺脫控制

禁令推出之初,確實令中國無法爭取到任何西方衛星的發射。不過,歐洲的衛星公司為爭取獨立自主和擺脫美國的控制,近年積極發展完全不含美國零部件的衛星,歐洲通訊衛星公司今次交給中國發射的衛星,就是由法意合資衛星製造商Thales Alenia Space生產的ITAR-free衛星,令美國無法以ITAR阻止。該公司除了把衛星賣給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外,還向全球各國推銷,印尼便採納了一個同類的建議。

發射協議簽署後,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羅拉巴克率先在國會聽證會上作出強烈批評。他表示,美國必須保持警惕,不要讓先進技術落入敵對國家手中,又暗示美國政府有必要對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實施制裁,以迫使該公司改變決定。他說,若奧巴馬政府對此不作反應,那將傳達明確訊息,就是向中國轉移高技術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阿麗亞娜航天公司總裁勒加樂亦表示,有關協議令他感到震驚。他指出,ITAR禁止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定國家進出口與國防有關的敏感物品及零部件,雖然歐洲通訊衛星公司的衛星沒有美國製造的零部件,但卻有具同樣敏感性的歐洲部件,這違反了ITAR的精神,歐洲通訊衛星公司讓中國發射衛星,可被詮釋為對美國的敵意。

採用理據充份有力

除了政治理由外,法國運載火箭業界亦對歐洲通訊衛星公司把合約交給競爭對手表示不滿。法國《世界報》報道,歐洲通訊衛星公司雖是私營企業,但有26%股權屬於國營銀行La caisse des depots et consignation,因此,該公司把衛星交給中國發射,實際上是令「大力資助歐洲航天工業的法國人,間接協助競爭對手冒升以打擊本土火箭」。勒加樂曾去信政府要求介入,而總統府亦要求歐洲通訊衛星公司作出解釋。

面對強大壓力,歐洲通訊衛星公司仍堅持採用長征火箭發射衛星。該公司解釋,中國火箭的費用較阿麗亞娜火箭便宜40%,而且承諾可以較快將衛星送上軌道。由於該公司最近損失了一枚高軌道衛星,因此必須盡快進行發射以作彌補,藉此避免在歐洲中部及印度洋內四百個電視台的廣播中斷,而選擇長征火箭發射衛星,正完全符合該公司需要。另一方面,近年要升空的衛星愈來愈多,但火箭卻愈來愈少,美國以往兩支可提供發射服務的火箭Atlas及Delta,現在已集中用作發射軍事衛星,除令發射商業衛星的費用大幅飆升外,亦令發射計劃要提前兩年預約,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必須另尋辦法解決。

由於歐洲通訊衛星公司就採用長征火箭發射衛星的理由非常充份有力,法國政府至今並未採取行動,迫使該公司改變發射衛星決定,只委任了三名航天業的專家領導研究,採討阿麗亞娜火箭在維持科研及軍事發射之餘,在什麼情況下繼續發展商業發射。而美國方面則有業界人士希望,趁目前奧巴馬新政府上任之際,重新討論應否放寬ITAR的限制。

2009年4月7日星期二

保持出口代價大 減美元有跡可尋

九十年代美國外貿逆差惡化並且日趨嚴重,不少論者認為此風不可長,因為那等於美國人先花未來沒有的錢,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會使經濟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其時佛利民一士諤諤,指出對美國輸出有形貨物及無形服務的地區,樂於賺取「即印即有」的美鈔,等於全球生產商為美國人效勞,對美國來說是求之不得,並無不妥之處;這種說法顯然受大眾─消費者接納,成為美國人頂上「世界大花筒」的惡名仍然心安理得地消費的「倫理」。如今佛老已歸道山,他堅稱沒有問題的貿易形式造成的國際貿易不平衡,其惡性後遺症已逐一浮現,是為當前環球經濟失序及國際金融混亂的導因。

八十年代曾在美國大行香港分支擔任分析員的理察.鄧肯,九○至九六年調任曼谷,適逢泰國經濟如日中天,鄧肯的研究指稱「泰國經濟出現奇蹟」;可是,好景不常,自從九三年中,他發現過熱的經濟促使大部分曼谷上市公司過度借貸,進行不少缺乏經濟效益的投資,以致「收益無法支付利息」,他於是發出「盈警」;可惜,此時距離泰國金融泡沫最終於九七年七月爆破整整四年,面對客戶的抱怨,其失落與不安,不難想像;在這段期內,鄧肯埋首故紙堆,重讀凱恩斯、熊彼德、海耶克、佛利民和羅斯陶(W. Rostow,以研究經濟發展階段成名)等名家的舊作,從理論上證實自己的分析正確無誤,他之無法「臆測屢中」,是市場有失常性(非理性亢奮)令他對時機拿捏不準而非理論有問題。九八年他臨危受命,出任IMF泰國顧問三周,稍後轉往世界銀行研究部任要職……。

以「泰國經驗」為基礎,鄧肯撰成《美元危機的成因、後果和對策》(R. Duncan:《The Dollar Crisis─Cause, Consequences, Cures》, 02, Wiley).一句話,鄧肯的結論是,美元危機的形成以至把國際貨幣制度推臨崩潰邊緣,皆因貿易不平衡而起!在○二年,鄧肯指出美國每小時的經常賬(不計資金流向的平衡賬)赤字為六千萬(美元.下同;每分鐘一百萬元,現在當然遠遠不只此數),這種前所未見的貿易不平衡(imbalance)令環球經濟不均衡(disequilibrium)。出口順差國如八十年代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因為經常賬盈餘累積了龐大「國際儲備」(美元),種下了經濟泡沫的禍根。錢當然愈多愈好,但對國家來說,處理不當,錢多不等於「富強」;事實上,外滙儲存太多,若未能正確調整貨幣政策,錢多反而有害!鄧肯的解讀與去周六克魯明那篇鴻文異曲同工,均指出因為美元「最硬」即為全球人人接受的貨幣,加上為了抑壓本國貨幣滙價,順差國的盈餘主要是美元,惟這樣做「損人不利己」─「不利己」當然是指美元貶值會吃掉其美元投資的購買力;「損人」則是順差國既買美國的債券、證券、物業和直接投資,刺激這些投資媒介價格脫軌揚升,是為美國經濟形成泡沫的伏筆!過去有人聽聞美國論者及政客指中國貿易盈餘太多拖累美國經濟並「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以為是「美帝」強詞奪理之言,其實是有其道理的。

已經典當殆盡的美國如何支付數字龐大的「貿赤」?在實行金本位制的時代,這等於黃金從美國流進對美貿易有順差的國家,這種流程令貿易逆差國有切膚之痛,金本位制因而有調節機能,這即是說,黃金大量流失的國家自然得撙節開支、減少進口,外貿遂有序地歸於平衡。可惜這種「調節工具」已因美國片面取消金本位隨風而逝。美國放棄金本位,以「債券」融資貿易逆差,而這種荒唐的支付方式竟為貿易對手接納,並把美元美債當作外儲(這可是軍事強國、經濟大國及政治穩定帶來的好處),一如佛利民所說,美國何樂而不為。在這種情形下,美國官民一體,不必問財力能否負擔便可盡情任意消費,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還有人會節儉嗎?

十天半月前,中國領導人表示了對其所持美債安全性的憂慮,筆者以為是過慮,因為在類似「龐茲騙局」的操作下,債券到期美國政府「原銀奉還」絕無問題;至於說收回資金的購買力大不如前的困擾,美國政府必然把責任推個一乾二淨,因為美元滙價浮動(說所有滙率浮動的貨幣是「無錨貨幣」,似較以之形容 Fiat Money〔法定通貨、不兌現紙幣〕正確);幣值是強是弱,「由市場決定」,美國政府焉能保證。在筆者看來,中國成功地保持了高度的出口競爭力,到頭來卻會在購買力上吃大虧!當前國際貿易的荒謬性主要在出口國仍視對美國出口為促進經濟增長的靈丹;而要美國大賺海外產品,先決條件是消費者保持旺盛的消費意欲(有沒有錢關係不大),那意味不能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遑論蕭條),以美國為主要出口市場的國家因此不可做出危害美國經濟的事……!

從統計數字看,不少國家已在減持美元,雖然拋美元的趨勢尚未形成(換句話說,美元滙價並非江河日下而是有升有跌但升少跌多),但去年第四季世界外滙儲備中的美元已減一千一百億,為七年來首次,這可能是國家資金開始撤離美元的訊號,亦可能是技術性調整……。至於私人資金流向,今年一月有三十億流進商品期貨基金(去年同期約十億),流出股市基金的則達千億,還有,股票在互惠基金投資組合中所佔比重已降至百分之三十四,為一九九二年以來最低。這解釋了何以期市急升股市疲態畢呈、近日的升市只是反彈而非轉市;可惜資金流向統計是落(滯)後指標!

2009年4月6日星期一

大量吸納美元 北京不得不爾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人民幣先生」周小川三月二十三日發表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在筆者看來,比較有意思的是提出早為大多數論者遺忘的「特里芬難題」;特里芬(Robert Triffin, 1911-)為比(利時)裔美籍經濟學家(在哈佛受教於熊彼德),一九四六年成為IMF首任外滙管制專員,五一至七七年在耶魯任教;特里芬在貨幣理論與政策上均有建樹,周氏提及的「難題」是其一:「儲備貨幣發行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即貨幣)的同時確保幣值的穩定。

北京在明知美國無法確保美元幣值之下仍然大量吸納美元,絕非決策疏失而是為了抑低人民幣滙價以利出口不得不爾,中國這種貨幣政策早為人詬病,並預期會有尾大不掉的後遺症(筆者拾人牙慧亦曾作此論),但中國為了達成宏觀政策目標(創造就業、引進技術及管理方法進而全面提高經濟水平改善人民物質生活達致社會和諧),收購美元美債是「何伯遜的選擇」(Hobson's Choice)。這方面的情況,克魯明去周六在本報(第二十八頁)發表的〈美元陷阱 中國咎由自取〉說得最清楚。擔憂美元持續貶值而北京聲言會再購進美債,目的當然不是協助其融資財赤,而是為了把人民幣滙價控制在有利出口的水平!出口對人口大國太重要,中國自願跳進「特里芬困局」;另一方面,中國清楚了解美國以新債養舊債等同「龐茲騙局」,仍然這樣做,有其更高標的,因此情有可原。

在這種背景下,周小川文內據「凱恩斯方案」提出建立國際貨幣(特別提款權)的設想,便未引起廣泛注意。事實上,這種設想自從一九七二年美國片面取消金本位制等於布列(雷)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後便經常有論者提出,但在冷戰期固然不可一日無美元,冷戰後美國獨霸地位愈益彰顯,這種提法只有少數微弱的回應。目前主導國際金融體制的仍是美國和歐盟,不過,危機當前,要求改制換人之聲甚囂塵上,歐美領導人「俯順民意」,二十國峰會的公報顯示歐美已作出讓步,傳統上由歐洲人出任的IMF總幹事的遴選,將公平公正公開和具競爭性地進行,意味傳統將被打破,但歐美屬意由印度或巴西人(都有優秀的人選)出任,盛傳現任總幹事年內請辭以便全力投入競選法國總統的活動,意味角逐其位的競爭很快便開始;至於權力遠遠及不上IMF的世銀行長(現任首席經濟學家為北大林毅夫教授),向為美國人囊中物,據三日《紐約時報》一篇短文透露,奧巴馬政府下了一着絕妙的政治棋,下屆行長將由中國人出掌,希望這可滿足力爭在國際金融事務上有「話事權」的中國政府,若因此換來「善意回報」,中、美在國際事務上肯定會合作愉快。

貨幣「三分天下」

A股回跌 港股反彈完

3月9日至31日標普五百指數上升18%,係1982年以來升幅最大嘅十六個交易天。成個3月份標普五百指數升8.5%,係2002年10月以來升幅最大嘅一個月。到底係熊市二期第二次反彈,定係牛市一期開始?1994年長期資金管理公司出事,事後證明係投資股票嘅好時機;今年3月花旗、美銀和滙控(005)等跌幅咁大,3月9日係另一次入市嘅好時機;加上4月1日傳出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喺美國國會要求下,變相改為「mark-to-model」,令2009年度金融股面對資產負債表壓力可減少。呢個決定令銀行股盤數好睇D,但唔代表問題已解決;短期可刺激銀行股價上升,但中長期一D作用都冇。如經濟短期復甦反令人擔心未來出現「Double Dip」,因為經此一役,銀行業已大不如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認為,家吓政府挽救銀行計劃係要納稅人付出代價!總結係win-win-lose遊戲,即銀行及投資者贏,但納稅人輸。政府為有毒資產提供92%貸款;投資者與政府再各出4%。贏咗大家佔一半(50%)利潤;輸咗96%由政府負擔(如毒資產價值跌至零)。

喺有毒資產計劃刺激下,3月27日恒指已見14257點,升幅達25.67%完成浪A,進入調整浪B,然後再開始浪C。浪A曾升穿50天線阻力,至於未來浪C能否接近200天線阻力區(16000點)?木宰羊。恒指經過1月7日至3月9日由15763點回落到11344點後,响政府再膨脹(Reflationary policies)政策下,股市由3月9日又回升,呢次表現最出色嘅股市係內地A股,成為「領先」股市及帶動本港大部分國企紅籌股上升。請留意A股,如果A股止升回跌,代表港股反彈快完成。熊市二期反彈快且急,由惡性拋售完成所引發,往往可喺短期帶嚟50%至100%利潤。

上周末G20結果證明新興市場逐漸強大,「世界新秩序」建立緊;G20批准動用1.1萬億美元去對抗世界衰退,短期可刺激新興市場股市進一步上升。

Kenneth Mertz係Forward Banking and Finance Fund經理,建議大家吸納中小型銀行股。拉斯維加斯金沙CEO喺3月27日至30日共購入二千三百萬股金沙;金沙股價由一年前83美元回落到3月9日1.38美元,上周已重返4美元,由低位計升幅超過280%,證明熊市二期充滿Double your money嘅機會。美林證券認為,必和必拓(全球最大礦務公司)喺3月份發行63億美元債券嘅目的係收購鉀鹼類或石油類資產,認為資源股喺今年第二季極之吸引。去年12月當油價跌穿每桶40美元時,相信已超賣;到3月底油價重見55美元先出現獲利回吐,我老曹認為,4月份每次油價低於50美元可吸納石油股,直到油價重返60美元之上獲利回吐。支持呢個睇法背後係期油價格曲線出現陡峭的交易延期費(contango);由3月份開始建議各位收集石油股作中線投資用。本周開始係美股業績公布期,未來個別股份受業績公布而作調整;所有市場皆擺脫唔到循環,你能掌握各行各業嘅盛衰循環周期嗎?!例如呢次資源股上升周期。

聯儲局把利率降至0.25厘後,美元已冇再減息空間,美國喺三星期前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國政府及聯儲局嘅挽救計劃金額已接近12.8萬億美元(接近美國2008年GDP 14.2萬億美元水平),其中包括1萬億美元畀Public Private Investment Programs去幫助美資銀行內嘅呆壞賬,恢復美國最大十二間銀行重新貸款能力;另5000億美元畀FDIC去擔保Term Asset Backed Lending Facility嘅2萬億美元債務及所有喺美資銀行內嘅存款。呢個情況為股市提供「Trading」環境而唔係2003年「買入後可持有四年」嘅低位。Double your money in this trading season(趁低買入,例如恒指接近11000點;趁高賣出,例如每次恒指接近200天移動平均線)。

Monetary Inflation由今年3月份開始,年底前美國負債將超過60萬億美元,由於美元係世界儲備貨幣,令美國新增嘅美元被各國央行吸收;加上信貸收縮所產生嘅通縮壓力,令未來世界經濟陷入水深火熱中,變相把美元滙價壓低及資金直接注入經濟體系;根據普通貨幣理論,呢種做法可令通脹率回升及企業又再借錢投資,經濟可重新繁榮起來。過去三周令美元兌歐羅回落6.3%,例如歐洲央行亦開始量化寬鬆政策,可能真係重燃全球通脹壓力;不過,歐洲央行拒絕咁做,只宣布減息0.25厘;反而中國人行卻較美國早一步咁做,呢個係近月全球原材料價格上升嘅理由。

貨幣「三分天下」

3月9日起嘅反彈市同去年11月嗰次唔同,呢次周期性及增長股表現較防守性股出色,有D「見底」味道,但客觀形勢仍未配合,例如OECD國家失業率仍在上升及環球化趨勢在退潮中(保護主義抬頭)。所以3月9日係熊市反彈嘅機會大於牛市一期。

上一次環球化趨勢由1870年開始,到1914年結束共四十四年。3月30日中國同阿根廷達成協議,日後可以人民幣結算貿易,呢個係第五個國家同意以「人民幣」結算貿易(其他係南韓、馬來西亞、印尼及白俄羅斯),中國政府開始把人民幣國際化,並喺G20中爭取領導權。國際金融界認為,世界銀行請咗一位中國人(本報前撰稿人林毅夫)做首席經濟學家後,IMF將邀請另一位中國人出任首席經濟學家,令中國喺國際貨幣體系上嘅影響力逐漸上升。最近人行行長周小川建議成立一個超主權儲備貨幣,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立即回應話冇必要。呢次係中國政府首次喺國際舞台上挑戰美元地位。分析界估計,八年後貨幣將出現「三分天下」局面,即美元區、歐羅區及人民幣區。呢個國際貨幣體系改造符合世界上大多數人嘅利益。截至今年1月止,全球資本市場及房地產損失80萬億至100萬億美元,造成未來三至五年內全球金融體內流動性嚴重失衡。如果人民幣可迅速成為國際儲備,正好填補上述嘅不足,形成現代版「特洛伊木馬」式國際金融互動,畀美國有時間修補自身經濟。當然美國政府係唔會輕易畀人民幣成為國際第三種儲備貨幣,未來八年美國、歐羅及人民幣之間嘅互動與整合,將繼續引發國際間金融動盪。

未來八年人民幣將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例如達成大型貨幣互換協議,以人民幣發行國際債券或作為外國央行儲備貨幣等。未來三至五年中國必須開放資本項目結售滙及八年後完全開放,才能把人民幣推上國際貨幣地位,同時令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近期中國政府一連串行動可睇到佢地決心令人民幣登上國際貨幣舞台:A New World Order正在建立中,美元一如1900年嘅英鎊,地位正下跌中。上海响中央支持下,開始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以中國人固有嘅量入為出為消費觀念。按「風險可控、成本可算、資訊充分披露」為原則,展開國際金融產品新一頁,令上海成為國際「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以抗衡西方經濟過去脫離實體,以及強調虛擬經濟所帶來嘅災難(即家吓面對去槓桿化)。中國政府提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嘅目的係响歐美自顧不暇時提供另一融資渠道,化金融海嘯之危為機,並已獲全國人大常委會支持;中國開始改造全球舊金融秩序,建立新嘅金融體系平台,發揮中國對全球金融影響力。對中國人嚟講既係機遇亦係使命。呢次周小川講話係有備而發;上海遲早成為新資本主義制度下嘅國際金融中心。新華網3月31日公布「中國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版上市管理暫行辦法」响5月1日實施。即5月1日起內地開始接受創業版IPO(香港創業版並唔成功)。

國際金融中心不斷改變,例如1800年嘅阿姆斯特丹、然後到布魯塞爾、倫敦甚至蘇黎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後嘅法蘭克福和紐約;石油危機後嘅東京;1990年後加入香港同新加坡。上海成為另一國際金融中心一D都唔奇,歷史話畀我地知,所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好少能維持超過二百年(家吓以倫敦最長,但英鎊地位自1931年起走下坡亦令紐約嘅地位上升;美元地位自1971年起走下坡,令東京地位曾一度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