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1日星期六

香港應把握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

國務院本周三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連同香港和澳門,人民幣結算試點已全面啟動,為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要經歷從結算貨幣到投資貨幣,再到儲備貨幣三個步驟,現在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助減少周邊國家依賴美元結算,有助將來人民幣在區域內成為投資和儲備貨幣奠下基礎。

在半年之間,中國先後跟周邊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六千五百億元貨幣互換協議,到本周宣布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可以看出中國政府為落實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已逐漸清晰;但邁出第一步之後,到了第二步要成為區域之間的投資貨幣時,人民幣就必須實現可自由兌換,開放資本賬,準備承擔更大的金融風險。除了實現資本賬的自由兌換,中國還要建立成熟的金融市場,為周邊國家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推動人民幣計值的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為邁向儲備貨幣創造條件,減輕區內國家對美元債券市場的依賴,並為國外的人民幣持有者創造投資渠道;

上述過程要用多長時間,視乎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進度,但既然開展了跨境貿易結算,中國政府要把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心已非常明顯。

引證貨幣國際化的歷史,早期的英鎊是憑藉大英帝國開拓殖民地和國際貿易令英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建立了無遠弗屆的國際霸權,到了四十年代布列頓森林會議之後,美元正式取代了英鎊地位,並在國際金融市場成為霸主;歐羅面世,則是伴隨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而來,但始終威脅不了美元;這些國際貨幣的發行國影響力大小不一,卻可以大大減低她們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借貸的滙率風險,成為金融市場的「特殊分子」。相比之下,日本在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輸出方面有重要角色,但對外貿易以日圓結算的比例極低,甚至日本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進出口仍然以美元計價。在對外投資方面,日本和中國一樣持有大量美元,經常要面對美元貶值風險。可以說,日圓國際化只是徒具虛名,日本的經濟實力跟她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力並不匹配,中國對「日本經驗」應引以為戒。

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內地開始熱辯人民幣能否因此而稱霸世界?其中一派意見認為,貨幣戰爭是各國國力在金融層面的角力,它受各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左右,而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又可以給發行國帶來重大利益;中國崛起,必須擁有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具影響力的國際化貨幣,縱使不能稱霸,但也應該跟美元、歐羅以至英鎊分庭抗禮。

人民幣國際化最早可上溯至二○○三年,當時中共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逐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並着手加快內地與港澳地區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可見為了落實人民幣國際化,中國早有部署,金融海嘯只是加快了落實的步伐而已。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第三大貿易國和第三大債權國,爭取人民幣國際化是應有之義;去年十月內地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餘額佔GDP比重分別高達百分之五十八和百分之二十,中國以美元為儲備,現在因美國實行寬鬆貨幣政策而令人民幣陷入重重危機;香港成為人民幣結算試點地區之後,下一步應該拓展更多人民幣衍生工具,擴大人民幣業務,為香港的金融中心開闢另一片廣闊天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