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星期五

經濟復蘇還是長鞭效應?

隨着強勁的製造業數據進一步引證環球經濟已踏上復蘇之路,世界領袖面上的笑容本周變得更燦爛。
明年初或陷雙底衰退
工廠採購經理指數向來是市場評估經濟前景的重要指標,美國、英國、歐羅區及中國近日公布的相關數字均錄得重大升幅。在英國,各界指望製造商能把握英鎊疲弱的優勢,以出口帶動英國走出衰退,因此製造業數字好轉特別收到穩定信心之效。不過,工廠指數轉強同時亦增加經濟風險,一旦企業重建庫存後找不到足夠買家,可能迅速減產,令經濟2010年首季陷入雙底衰退。
這種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可能快將見諸各行各業。例如,一家珠寶店眼見生意穩步復蘇,預測未來將有十隻手表的需求,於是悉數下訂單。批發商觀察到有關需求增長,為免存貨不足,趕快向鐘表生產商訂購十五隻手表。鐘表生產商同樣將需求上升解讀為市況轉強的趨勢,因而購入足夠製造二十隻手表的材料。最終,各層面都出現供應過剩,導致相反的情況發生,訂單迅速消失,員工頓成開刀對像。在整個過程中,消費者需求可能僅出現少許增長。
供求震盪就如漣漪一樣,迅速在環球供應鏈擴散。美國數據顯示,作為長鞭效應催化劑之一的製造業積壓訂單,自去年12月創歷史新低後迅速反彈;在英國,新訂單錄得近六年來最強勁的增長,產出亦見近兩年新高;亞洲的情況亦大同小異。無可否認,數據曾跌至極低水平,才會出現如此可觀的增長,但這正正是長鞭效應最顯著的時候。
高估需求致供應過剩
樂觀者指出,供應商流動資本有限,即使高估需求亦無力大幅增產。再者,諸如零售巨擘沃爾瑪等企業採用的現代供應鏈系統,可瞬間將需求分析傳送給供應商。不過,昂貴的自動系統始終是大公司的專利,大部分供應商都無法立刻掌握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它們可能快將嘗到長鞭之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