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星期二

溫家寶訪歐揭世界金融新形勢


2月上旬,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歐之旅,不僅讓中歐關係有新的進展,而且在訪歐期間,溫家寶毫不含糊反駁美國財長蓋特納指責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滙價,並且清晰談到中國今後是否繼續購買美國債券的準則,估計未來三至五年,中國起碼會減少購買3000億美元美國債券。此舉將使美國和世界金融市場出現嶄新形勢,事態發展值得深入研究。可以說,溫家寶今次訪歐之旅,揭示了世界金融未來發展的新軌迹端倪


對於蓋特納「失言」,我覺得是美國跟中國對問題認知迴異。美國把操縱外滙問題甚至外國資金購買美債,視為金融問題來處理,這是屬於技術層面。但對中國來說,蓋特納指責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滙價的言論,觸動到中國老百姓心中最敏感之處:中國有沒有「操縱」,應該採取科學方法,把問題攤出來桌面讓大家科學地審視,而非美國說了算,中國政府有操縱便有操縱、沒有操縱便沒有操縱,如此主觀妄下判斷和指責是很不友好舉動。這樣做只會刺痛中國老百姓的神經。

在過去四、五天,筆者跟內地的金融界和學術界朋友談起,他們都認為蓋特納以這樣強硬措詞指責中國,其實把問題「昇華」到一個民族自尊層面。中國政府不會、也不能輕率處理這個敏感的民族情緒問題。要不然如何安撫老百姓不滿情緒以及樹立政府的威信?

如果我們了解到中國百年來的歷史背景,對中國民間情緒有這樣的反應,並不會感到「驚怪」,因為自晚清以來,中國一直到受到西方列強的欺侮,這種傷痛深深植入中國老百姓心中。所以,中國在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不受別國侵凌,絕不能退讓半步,甚至為此不惜一戰的想法的確是西方國家無法了解。因此,蓋特納最近這番言論,以為只是講及一個經濟問題,實際卻觸動到了中國老百姓的民族自尊和國家主權獨立的敏感地帶。因此,溫家寶總理的強硬回應,也不足為奇。


從過去一百年歷史看,跟英國與蘇聯比較,中國老百姓對美國一直有比較正面看法,從當年庚子賠款這筆錢,美國用來協助成立清華大學,到最近三十年,正面看法沒有出現巨大改變。事實上,上世紀1972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打開中國的大門,使中國重新融進國際社會,帶動中國經濟發展,促成中國現代化,這個發展,美國確有一定功勞。


可是,最近的二、三十年,在美國政府的觀念裏面,一直想要中國走日本所走過的路,最好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幫美國生產生活所需物品,大量持有美金或美國債券,然後美國利用美金貶值,讓中國所持有的債券或美金變得不值錢。但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中國和中國老百姓絕對不會接受。現在的中國已經和一百多年前,甚至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不一樣了。在美國花費大量金錢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時候,中國已經寧靜的崛起。經濟科技的發展,帶給國家老百姓更強的志氣,也更有信心去應付「列強」這種沒有道理的指責。

因此,很多人感到費解,為何溫家寶總理今次訪歐之行,用了這樣強硬的口氣去回應蓋特納的「指責」,背後其實有一股非常大的壓力。壓力可能來自政府本身,或者民間,甚至來自目前很多在發展中出現的新舊問題,如珠江長江三角洲出口為主的地區經濟下滑的問題,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等,所有這些壓力,老百姓對政府都有該處理好的「期盼」,令溫家寶不能不強硬地面對、處理和回應。

當反駁蓋特納指中國政府操縱人民幣滙價時,溫家寶同時亦很明確地指出,若中國現在還要買美國的債券,有兩項考慮因素。一是要保值;二是有沒有這個需要。很明顯,溫家寶這番話也非「無的放矢」。筆者從可靠的消息來源得悉,從去年11月,亦即過去的兩、三個月間,中國購買美國債券的資金,是在增加之中,每月購買了190億美元左右。


照目前形勢發展來看,金融海嘯爆發後,中國要保住自身的經濟發展,大力擴展內需,把中國內部的一些基礎建設弄起來,便不得不把部分外滙投到內部建設之中,因而用來購買美國債券的金額會有所下降。事實上,從中國外滙資產成長的角度看,未來三年到五年,應該會減少一半左右。也就是說,中國外滙增加的速度會放緩下來。


從這個角度看,未來三至五年,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金額,估計起碼會減少3000億美元。把這筆錢換算成人民幣,其實只有兩萬億元左右,並不算太大,但如果投入國家的建設,可以在未來三年每年帶動至少一個百分點的經濟增長。 對中國需要「保八」,這是一個應該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美國總統奧巴馬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因此親自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解釋美國政府的立場。然而,以胡錦濤處理問題的穩健作風,他不會在電話裏得罪奧巴馬。但至目前可見,對於購買美國債券的問題,中國的確是出現了一些政策改變。

很明顯,美國政府需要靠外資大量購買美國債券,去挹注本身龐大財政支出,追本溯源,是美國自己一手做成。因此,溫家寶訪歐之旅,最後在英國訪問一站時,所說一番話很值得「解讀」。他說:一、美國自己的問題,需要自己解決;二、不要「以鄰為壑」。意思很清楚,美國需要自己解決問題,不要把麻煩推給別人。中國自己也有很多問題自顧不暇,故此不要寄望中國將來會不顧保值、不管需要,大手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改變,究竟對今後的國際金融市場有什麼變化?實在非常值得討論和留意。

從最近一星期(執筆時為2月6日)看,不管是十年期或三十年期的美國國庫債券,孳息率上升,債券價格顯著下跌,而且下跌速度十分快。比對兩個星期前,十年期美國國庫債券的孳息率,約為2.2至2.3%,現在已升到2.8%。兩個星期之間,變化這樣大,實在值得注意。可以說,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看中國的動向,然後跟進。考慮到歐洲經濟現在還未看到復甦曙光,一些國家還是把美國債券視之為資金的避難所。


然而,歐洲的情況跟中國不一樣,首先是歐洲國家持有美國債券基本上是出於保值需要。另外是歐洲人民族自尊心甚至比中國還強,他們不會一定會買美國人的賬,當美國經濟殖民地。因此,當歐洲的經濟於未來兩年或甚至一年,情況有所改善,幣值穩定下來後,相信很多資金,會從美國抽回歐洲去。也就是說,當歐洲經濟到谷底,並開始復甦,便意味美國債券市場和美元可能會出現「崩盤」,價格大幅暴挫,形勢如此發展,不容抹煞。


再看深一層,中國其實沒有繼續大手購買美債必要。中國目前對美國貿易「出超」在去年11月或12月,我們看到下跌了十多個百分點。換言之,當中國出口到美國,收到外滙美元,然後把美元購買美債,這樣做沒有所謂滙率價值損失問題。但當出口減少時,你拿出口所得其他貨幣,換成美元,便顯得不大合理。

中國現在的做法,一方面是減少購買美國的債券;另一種做法,是開始找尋策略的投資,不去買美國的債券,轉而購買美國的一些公司,或美國國內的一些資產,包括礦產或商業物業等。朝這個方向做,投放會比較有保值把握。事實上,美國國內的一些資產,跌幅的確很大,未來的保值效果比較明確。如果把資金去購買美國的債券,目前已呈現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將來債券市場出現急挫,損失將難以計算!更何況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曾說過,中國這些外滙儲備,有可能將來得用來作為支付社會保障之用,如照顧退休老幹部。

照目前形勢觀察,奧巴馬其實也犯了一個錯誤,就是他提出8000億美元救市方案,當中有一項所謂「購買美國貨」的條款。消息曝光後,馬上引起歐洲以至全世界其他國家「反彈」,憂慮美國國內引發強烈的保護主義浪潮。很多歐洲的經濟學家指出,若美國把自己的牆堵起來,強調只買自己的貨品,這樣一來,全球經濟增長起碼會多下跌一個百分點。而美國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可以說,歐洲以至世界其他的國家,對美國這樣做十分反感。因此,奧巴馬看到這種發形勢的發展,出乎他意料之外,故不得不「喝停」。向國會提交的拯救經濟方案中,把這條款刪除。
但我們看到,在美國拯救自己經濟的方案裏,往往將一些經濟和金融問題「自以為是」,不理會到別國的神經。目前,中國對解決金融海嘯所觸發的世界經濟危機量力而為;審度時勢,減少購買美國的債券,其他國家同樣為了保障本身外滙資產安全,同樣減少購買美國債券,形勢的發展,值得密切注視。事實上,一國採取「金融保護主義」,往往視乎該國的「財務報表」(Balance sheet)的情況;亦即國際收支狀況。像中國的國際收支,「財務報表」的數字便很「漂亮」,有充足盈餘,沒有龐大負債,金融體系相對很穩定。

中國進出口率,過去半年多來提高了6至7個百分點,到40%;亦即賺回來的錢,你可以有多少放到銀行裏面。中國百姓的儲蓄率接近40%,可是說是全世界最高,美國的儲蓄率只有兩個百分點左右。中國這麼高的儲蓄率,有好有壞,至少中國是一個淨儲蓄的國家,因此,可以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各種投資,可以看到中國的「財務報表」十分穩健。中國目前在經濟方面的問題,一大半是跟信心有關,老百姓害怕退休以後沒錢用,因此不敢消費。如何讓老百姓把錢從銀行裏搬出來,開始願意消費來刺激經濟發展,是一個大家可以共同思考的問題。

反過來看,過去一年來,美國很多投資銀行,既有破了產,也有被收購,美國國家的「財務報表」中,有兩部分出現嚴重萎縮:金融行業和製造業,包括汽車行業,基本上屬於已經在破產邊緣;金融環節的減值也有目共睹,加在一起,連同物業市場頹敗,價格下跌,如《信報》文章所言美國人手上所擁有的資產,從大概50萬億跌至30萬億美元左右

美國人的負債不管是信用卡或房產借貸,加在一起達到25萬億美元。原來美國老百姓手頭上有25萬億美元淨資產,如今只有5萬億美元淨值,大幅減少。若美國實行保護主義,無論是貿易或金融保護主義,其實是自毀長城。當沒有新資金流入美國,美國國內資產,如何有升值空間?缺乏保值效能,如何吸引別人購置?可以說,目前美國的債券市場或美元變化,都處於一個新轉折階段,並有暴挫的可能,形勢的發展和變化,需要密切注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